本文要点:体内荧光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获取动态生物信息,对于细菌感染病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使用Cy7-CH3作为碳源,多巴胺盐酸盐作为表面缓冲剂,合成了一种近红外II发射的碳点纳米探针(CyCDs)。值得注意的是,碳源的π共轭体系和刚性平面结构可以扩展吸收和发射波长范围。氨基的存在使得CyCDs具有正电荷的zeta电位(+0.32 mV),有助于促进CyCDs与细菌的相互作用。有趣的是,CyCDs只能染色耐药细菌的细胞壁,而正常细菌在整个细胞上都有明亮的荧光信号。这一现象使得能够在体外鉴别出耐药细菌。此外,CyCDs可以用于监测免疫系统与感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指导及时使用抗生素。
发布时间: 2023-12-12 10:13
本文要点:化学动力疗法(CDT)因其对肿瘤的高特异性和低副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肿瘤细胞内反应性氧化物种(ROS)的绝对浓度较低限制了CDT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双氢青蒿素(DHA)来增强CDT的效果,并结合光热疗法(PTT)以进一步提高抗癌效果。本研究为开发一种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增强的化学动力学/光热联合治疗纳米平台提供了高效途径。
发布时间: 2023-12-05 10:04
本文要点:开发了一个智能的NIR-II比率成像纳米平台LnNRs@mSiO2-RBS,用于同时诊断肝纤维化和基于NO气体的肝纤维化疗法的第二近红外(NIR-II)比例荧光成像。作者的研究表明,纤维化小鼠肝脏中增强的NIR-IIa荧光信号可用于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早期检测。此外,该纳米平台还具有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高效NO气体释放和980 nm激光激活的1532 nm发射,可以减轻和逆转肝纤维化。重要的是,成功地进行了NO治疗过程中体内NIR-II比率成像,为观察NO气体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高度准确、灵敏和创新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3-11-28 17:04
本文要点: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失调通常会导致肢体和重要器官的急性或慢性缺血,造成高残疾率和死亡率。虽然传统的断层成像技术在循环系统疾病诊断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实时和精确的血液动力学评估方面仍存在许多限制。最近,第二区域近红外(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由于其高时空分辨率和实时特性的优势,引起了人们对体内监测和追踪各种生物过程的极大关注。在这里,我们利用NIR-II成像通过聚集诱导发光荧光聚合物(AIE纳米造影剂,AIE NPs)进行血液循环评估。得益于AIE NPs具有较长的激发波长、增强的吸收性能、在NIR-II区域更高的亮度以及更广泛的优化成像窗口,我们通过单一的NIR-II成像模式实现了对小鼠血液循环的多方向评估。因此,我们的研究为进行准确的血液动力学评估提供了一种荧光造影剂平台。
发布时间: 2023-11-21 11:39
本文要点:电子供体/受体(D/A)的操纵显示出创新光学材料的无尽动力。本文设计并研究了基于受体工程的D′-D-A-D-D′(1A系统)和D′-D-A-A-D-D′(2A系统)结构的系统。结果表明, 1A体系表现出弱聚集诱导发射(AIE)到聚集诱导猝灭(ACQ)现象,以及受体亲电性和平面性的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加一个受体的2A系统表现出相反的ACQ到AIE转换。值得注意的是,在2A系统中更缺电子的A-A荧光团显示出优异的AIE活性。更重要的是,与1A体系中的所有化合物相比,2A体系中的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更高的摩尔吸收率(ε)。由于最高的ε、近红外-II(NIR-II,1000-1700 nm)发射、理想的AIE特性、有利活性氧(ROS)产生和高光热转换效率。2A系统的代表成员在荧光-光声-光热多模态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中高效消除肿瘤。同时,还完成了活小鼠血管和淋巴结的NIR-II荧光成像。本研究首次证明双连接受体策略可以成为AIE效应的新分子设计方向,从而产生高ε,聚集增强的NIR-II荧光发射,并改善光疗诊断剂的ROS产生和发热能力。
发布时间: 2023-11-14 10:11
本文要点:在超过1300 nm的NIR-II窗口中的荧光成像显示出比更短波长窗口更高的成像深度、分辨率和信噪比。然而,具有这种长波长发射的荧光团的设计和合成仍然非常具有挑战性。本文以二噻吩并吡咯(DTP)为供体,6,7-二苯基- [1,2,5]噻二唑并[3,4-g]喹喔啉(DPTQ)为受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团DTP-DPTQ。DTP的强给电子能力使得DTP-DPTQ成为具有DPTQ受体的最长发射荧光团之一。在用F127进行亲水化包封后,所形成的DTP-DPTQ纳米颗粒(NPs)在水性介质中的发射集中在1120 nm处,其中一部分超过1300 nm。通过使用DTP-DPTQ NPs作为造影剂,通过使用1300 nm长通滤光器的活体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86.9μm宽的血管。此外,我们还验证了DTP- DPTQ纳米粒子在肿瘤的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良好性能,表明DTP-DPTQ纳米粒子在肿瘤的精确双模式诊断和有效治疗中是一个很好的候选者。
发布时间: 2023-11-07 10:56
本文要点: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体内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深度深、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等优点。该技术与在NIR-II窗口中的发光的荧光团相结合,可应用于肿瘤成像、引导手术和药理学疗效评估等众多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半导体聚合物(SP)是最近开发的一类性能优异的NIR-II荧光团,具有强大的光捕获能力、光学性能的灵活可调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新功能引入的可能性。然而,目前的SP还存在着分子量和结构不明确,体内代谢缓慢等问题。其中,(SO)是一类由π-共轭支架组成的小分子,通过碳-碳偶联反应合成。SO除了有一般SP的优点外,还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并且由于分子量较小,易于在体内代谢,在各种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 2023-11-02 11:30
本文要点: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成像具有深组织穿透能力、高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等优点,在癌症成像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在众多的NIR-II荧光探针中,菁染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NIR-II荧光量子产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大多数市售NIR-II荧光菁染料的肿瘤靶向能力低,不适用于癌症成像。因此,迫切需要设计新型NIR-II荧光菁染料,以进一步促进其在癌症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0-25 10:54
本文要点:半导体聚合物点(Pdots)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高单颗粒亮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类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荧光探针。但目前已报道的具有NIR-II发射的Pdots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改善包括吸收截面和荧光量子产率(QY)等方面的光学性质。 供体-受体-供体(D-A-D)荧光团作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NIR-II发射体,展现出许多优越的性质,但其发射性通常会由于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induced quenching, ACQ)效应而降低。为了提高NIR-II发射纳米颗粒的QY,D-A-D荧光团通常与分子内可旋转单元连接,以减少聚集诱导的猝灭。然而,这样的单元通常会导致分子骨架扭曲,影响D-A-D单元内的偶联,并因此降低吸收。
发布时间: 2023-10-17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