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活体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常常具有侵入性,受到身体约束、麻醉甚至安乐死的限制。使用不受物理和化学约束的非侵入性方法在临床前研究被广泛应用。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但由于时间分辨率低、视野要求低以及对造影剂的灵敏度有限,其在自由移动的小鼠中的应用有限。光学技术与荧光剂偶联能够提供行动自由老鼠的结构、功能、遗传或代谢对比,已经作为替代方案出现。短波红外(SWIR, 1,000-1,700 nm)荧光成像在可视化小鼠生物结构方面表现出色。
发布时间: 2023-06-02 11:08
本文要点:急性肾损伤(AKI)具有严重的短期或长期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开发高性能的NIR-II探针,通过NIR-II荧光和光声双模成像实现AKI的无创原位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NIR-II发色团通常具有大共轭性和疏水性,这使得它们无法被肾脏清除,限制了它们在肾脏疾病的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本文研制了一种具有肾脏清除、水溶性和被激活生物标志物且具有良好光稳定性等特点的探针(PEG3-HC-PB)。该探针的荧光(900 – 1200 nm)由于具有吸电子作用的苯硼基团(响应元件)的存在而猝灭,在830 nm处有一个微弱的吸收峰。但在AKI的肾区存在过表达的H2O2的情况下,苯硼基团被转化为苯羟基,从而增强了NIR-II荧光发射(900−1200 nm)和吸收(600−900 nm),最终产生明显的光声信号和可用于成像的NIR-II荧光发射。
发布时间: 2023-05-25 09:56
本文要点:具有NIR-II窗口荧光发射的荧光探针由于其成像深度的增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报道的NIR-II荧光探针存在合成路线复杂、荧光量子产率(QYs)低等缺点。在NIR-II探针的研制中可采用屏蔽策略来提高其量子产率,但目前这种策略仅用于对称的NIR-II探针的设计,特别是那些基于苯并[1,2-c:4,5-c ']双([1,2,5]噻二唑)(BBTD)骨架的探针。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基于屏蔽策略的不对称NIR-II探针,这些探针具有合成路线简单、高合成率(90%以上)、高QYs和大斯托克位移等优势。进一步使用D-α-生育酚基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作为NIR-II荧光探针(NT-4)的表面活性剂,以提高探针的水溶性,得到TPGS-NT-4 NPs。体内研究表明,具有高QY(3.46%)的TPGS-NT-4 NPs可实现高分辨率的血管造影和有效的局部光热治疗,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通过结合血管造影和局部光热治疗来提高肿瘤对纳米光热剂的吸收,同时减少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发布时间: 2023-05-17 09:52
本文要点: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最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β 淀粉样蛋白 (Aβ) 作为AD的典型病理生理学标志物,来源于单体 Aβ 自发聚集成形成不溶性Aβ原纤维,积聚并沉积在大脑中,从而诱发神经系统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策略来治疗AD的发生发展。脑脊液的诊断过程具有侵入性(脊髓穿刺),因此不被广泛接受。相比之下,开发用于检测Aβ蛋白的成像探针为AD的早期表征和及时干预提供了有效策略,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然而这些探针具有灵敏度低、成本高、电离辐射和高背景等缺点,因此开发可激活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5-11 09:56
发布时间: 2023-04-27 09:52
本文要点:具有第二近红外(NIR-II)发射的分子荧光团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分辨率,在深层组织生物成像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最近,J-聚集被用于构建长波长NIR-II发射器,因为它们的光带在形成水分散性纳米聚集体时显示出显著的红移。然而,由于J型主链的种类有限和严重的荧光猝灭,它们在NIR-II荧光成像中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阻碍。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具有抗猝灭效应的明亮的苯并[c]噻吩(BT)J聚集荧光团(BT6),用于高效的NIR-II生物成像和光疗诊断。BT荧光团被操纵以具有超过400nm的斯托克斯位移和聚集诱导发射(AIE)特性,以克服J型荧光团的自猝灭问题。在水性环境中形成BT6组件后,800nm以上的吸收和1000nm以上的NIR-II发射分别提高了41倍和26倍以上。全身血管的体内可视化和图像引导的光疗结果证明BT6 NP是NIR-II荧光成像和癌症光热疗法的优秀试剂。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策略,以构建具有精确操纵的抗菌性能的明亮NIR-II J聚集体,用于高效生物医学应用。
发布时间: 2023-04-19 10:24
发布时间: 2023-04-13 13:55
本文要点:含有供体-受体-供体共轭主链的第二个近红外(NIR-II,1000至1700 nm)分子荧光团由于其出色的优势(例如稳定的发射和易于调节的光物理性质)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同时实现高亮度和红移吸收和发射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采用呋喃作为D单元来构建NIR-II荧光团,与通常使用的噻吩单元相比,表现出吸收红移,增强吸收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优化的荧光团IR-FFCHP的高亮度和理想的药代动力学赋予血管造影和肿瘤靶向成像改善的性能。此外,使用IR-FFCHP和PbS/CdS量子点已经实现了肿瘤和前哨淋巴结(LN)的双NIR-II成像,使得能够在荷瘤小鼠中进行体内成像导航LN手术。这项工作证明了呋喃构建用于生物成像的明亮NIR-II荧光团的潜力。
发布时间: 2023-04-11 11:05
本文要点:当带电粒子(β+/-)在介电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光时,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会产生切伦科夫发光(CL)。CLs的发光是连续的,波长成比例地减小。CL成像(CLI)是一种经济的PET替代品,但受到光学特性(散射、吸收和特殊设置要求)的严重限制。短波红外(SWIR,900–1700nm)CL已从在MeV范围内运行的直线加速器中检测到,但从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中未检测到。
发布时间: 2023-04-04 09:48